知識產權將如何加速人工智能與產業融合,激發智慧經濟動能?9月19日下午,在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之“知識產權護航,領跑人工智能新賽道”分論壇上,人工智能領域企業代表和知識產權專家,從我國人工智能發展態勢分析、全球人工智能知識產權保護現狀、知識產權加速多領域融合發展、基于標準必要專利的合作共贏等方面,共同探討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如何向更高附加值產業鏈攀升,領跑智慧經濟新賽道。清華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主任崔國斌主持該論壇。
360數字安全集團副總裁、總編輯劉兆輝介紹,人工智能大模型對知識產權保護帶來諸多挑戰,如人類發明和創造的價值與人工智能創新創造的價值應該如何平衡、人工智能的出現是否要求改變現有的知識產權的框架等。他認為,人工智能時代的知識產權戰略,根本目標是“提高知識產權意識、為企業開發新的知識產權工具以及打擊損害消費者和企業的知識產權濫用”。為此,他建議形成多方共同參與、綜合治理的發展格局;探索新的知識產權保護模式和機制,確保各類型創作者的權益得到保護;通過“生態聯盟”的方式,建立專利集體,為成員單位提供更好的知識產權成果,幫助中小微企業消除公司創新發展障礙;建立國際合作機制,共同應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挑戰。
南方電網電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能運檢事業部副總經理麥曉明從配網帶電作業機器人實現對電力工人替代的微觀角度,分享了背后關鍵專利的布局及價值。通過對關鍵核心專利“一種基于非向量空間控制策略的導線追蹤技術”的運用,將該技術拓展到自動駕駛車道保持、橋梁承力索檢測、地面油氣管道巡檢、河道沿線環境監測等四大場景。截至今年6月,企業自主研發的無人機、機器人已覆蓋我國26個城市,累計形成經濟效益6.4億元,自主化人工智能產品優勢和效益凸顯。
人工智能大模型的發展給知識產權制度的創新發展帶來新挑戰新機遇。關于行業大模型的專利創造性判斷問題,百度集團專利事務部總經理崔玲玲介紹,對專利創造性進行判斷時,易將行業大模型專利方案與傳統特定模型專利方案混淆,從傳統模型的視角評價行業大模型預訓練+精調的創新。對此,她建議創新主體撰寫專利時體現大模型技術創新范式,結合應用場景的模型特定調整,如應用數據的處理方式、模型參數等。在審查環節,審查員應重視算法和應用場景的整體把握,避免使用傳統模型的割裂特征評價行業大模型整體方案的創造性。
理想汽車法務和知識產權部負責人孫谷分享了在車聯網行業生成式人工智能法律風險應對路徑的實踐經驗。在知識產權風險防控方面,他認為,第一,需要做好盡調工作,排查風險。第二,通過協議方式,與開發者或數據提供者就已經識別到的風險進行有效控制,明確IP權屬及責任承擔。第三,對于通過協議無法排除的風險,做好技術與法律應對預案。第四,針對侵權責任如何承擔的問題,建議構建生成式人工智能領域的“合法來源抗辯”程序。對開發者而言,善意購買的他人數據如包含侵權內容,開發者停止侵權即可,無需賠償;訓練階段盡到合規控制義務的,減輕或免除對后續生成內容的責任負擔;當生成式人工智能開發者因著作權侵權而被判罰從承擔責任時,可將該企業合規管理體系建設和注意義務納入考量,靈活應用責任減輕或豁免制度。
阿里云智能集團技術戰略研究室主任蘇中說,當前人工智能進入算法、算力、數據三輪驅動的時代,這給大模型的開發帶來了并行計算性能、計算任務穩定性、研發和應用效率三大挑戰。他認為,云計算是大模型的最優解決方案。
人工智能芯片企業如何做好知識產權戰略?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胡帥表示,專利是中央處理器行業企業建立并保持市場地位、實現經濟收益并排擠競爭對手的重要手段。他建議企業應提高專利質量,防御進攻均衡,專利分層保護,盤活專利資產,探索運營轉化,從提升我國芯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山東未來集團技術總監路璐表示,確定性網絡是能源算力低碳耦合的必要支撐。近兩年,基于確定性網絡底座,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不斷賦能金融科技。山東省建設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目前已經建成覆蓋全省16個地市5600公里的全球首張確定性網絡骨干網絡,在國際上率先突破了確定性網絡技術及商業的應用,實現我國在通信網絡領域的彎道超車。在知識產權的保駕護航的作用之下,未來集團以確定性網絡技術為底座,還展開了產教融合、智慧交通、智慧文旅多場景、多業務的應用賦能。
科大訊飛(蘇州)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葉雅梅表示,人工智能背后的專利承載了技術創新+產業應用價值。高價值專利彰顯科技創新的實力。企業如何利用大模型加強自身知識產權布局?創新主體可借助大模型翻譯專利申請文件、檢索關鍵詞、對技術進行背景調查、擴展、分析和布局。
愛立信公司知識產權訴訟總監石俊從專利許可公平、合理、無歧視原則(FRAND)探討5G助力智慧賦能。他表示,人工智能智慧應用落地實施離不開5G技術發展,5G標準必要專利(SEP)的實施方式和合理定價直接影響人工智能應用范圍。如何推動SEP權利人和使用者實現合作雙贏,保障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活力?他認為,FRAND許可機制是支持通訊標準領域持續創新和標準化工作基礎與核心。當前,SEP許可協議大都根據各方在自由協商下達成,非SEP領域的競爭公司利用專利訴訟作為維權手段,爭議焦點為主要市場份額,而非SEP許可費。FRAND談判如果出現分歧和法律糾紛,并不代表FRAND許可機制的不合理,相信創新主體能夠通過自由協商達成FRAND許可費率。
最后,智慧芽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AI算法總監王為磊介紹了智慧芽專利大模型提升專利檢索效能情況。針對專利文件中存在大量非文本形式公開的非結構化、半結構化信息,如表格、公式、附圖、列表等,未來他們計劃將跨語言檢索基礎、多模態檢索應用于大模型中,為行業發展提質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