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完善產權保護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激勵手段。從知識產權保護全鏈條、全過程、全要素出發,統籌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和保護能力現代化建設,有助于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9月11日,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舉辦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論壇,論壇邀請來自政府部門、司法機關、創新主體等相關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通過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打造更具全球競爭力的創新生態。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胡文輝出席論壇并致辭。論壇由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主持。
會議指出,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不斷加強法治保障,持續優化保護體系,切實提升行政保護效能,積極推進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在各地方各部門共同努力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贏得了國際社會廣泛認可。未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將進一步加強同各部門協同配合,以更大的決心、更寬的視野、更高的標準,全面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隨后以“強化全鏈條知識產權保護,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作主旨演講。她表示,知識產權保護是國家創新發展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黨中央、國務院始終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全局出發,對知識產權保護工作作出系統部署,提出了明確要求。這些重大戰略部署,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指明了時代方位和行動路徑。當前,我國正加快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知識產權保護必須緊緊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大局,更加注重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著力實現從審查授權、行政保護、司法保護到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的全鏈條覆蓋。 如何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三庭副庭長郎貴梅表示,長期以來,人民法院致力于強化知識產權專門審判體系,堅守依法嚴格保護與統籌協調平衡的原則,穩妥高效地審理相關案件,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人民法院從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激勵科技創新和誠信經營;加強競爭秩序保護,推動資源有效配置;堅持平等保護,助推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強新業態、新模式保護,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發力,與各有關部門加強交流合作、凝聚共識,共同開創新時代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新局面。
檢察機關同樣是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力量,最高人民檢察院知識產權檢察廳二級高級檢察官劉玉強表示,檢察機關積極服務高水平科技創新,依法加強關鍵核心技術刑事保護,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關鍵核心技術,突出對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同時,檢察機關著力加強文化產業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針對文化產業創新發展市場熱度高、作品類型新的重點領域,圍繞計算機軟件、網絡游戲、電子圖書、影視作品、文創周邊等數據作品和文化創意產品,持續強化犯罪懲治和民事訴訟監督,支持文化產業和文化市場繁榮發展。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務管理局副局長鄭振玉介紹了仲裁在知識產權糾紛化解過程中的作用。他表示,仲裁作為介于訴訟和調解之間的一種糾紛解決機制,兼具調解的靈活性和訴訟的權威性,同時具有強調當事人意思自治、仲裁裁決一裁終局、國家強制力保障執行、仲裁裁決國際通行等特點。仲裁作為一種具有較高國際化程度的糾紛解決機制,在跨境關聯糾紛中具有顯著的適配性,能夠適用于中外創新主體間知識產權許可或轉讓爭議、跨境電商中商標侵權糾紛、國際會展上專利臨時保護爭議等類型糾紛的解決,尤其適用于“一帶一路”背景下跨境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李曉松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產權保護并非簡單的“權利確權”,其實質是用以知識產權為代表的現代法律手段,為非遺等傳統文化知識在當代社會合理合法合規的保護、傳承、傳播、弘揚提供法律保障,從而推動傳統文化知識融入現代社會治理要求。這是一項關聯文化傳承、經濟發展、社會治理、國際傳播的系統性工作,也將成為中國非遺保護實踐的重要領域。文化和旅游部將繼續深化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及相關各方的協同合作,從深化非遺知識產權基礎性研究、系統總結地方實踐經驗、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完善相應制度、聚焦法律體系完善等方面發力,以法治思維筑牢非遺傳承的制度屏障,以創新實踐釋放非遺的經濟社會價值,讓非遺在知識產權的護航下煥發更強生命力。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執法稽查局副局長佟波介紹,近年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狠抓大案要案查辦,縱深推進知識產權執法保護,聚焦關鍵領域,重拳打擊侵權假冒,緊盯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重點產品和重點領域,加大對網絡侵權、新興產業侵權等隱蔽侵權行為的查處力度。同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致力于構建協同執法體系,凝聚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合力,與國家知識產權局緊密配合,協同推進知識產權日常監管與執法辦案有效銜接,與立法司法部門加強工作協同,強化信息共享和情況通報。她表示,保護知識產權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工程,需要各部門協同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持續發力、久久為功。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期待與各部門、各主體齊心協力、同頻共振,共同推進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攜手共建全方位、多維度、立體化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切實筑牢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防線和社會共治防線。
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價格和招標采購司處長董朝暉表示,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國家醫療保障局的共同努力下,聯合發布了《關于加強醫藥集中采購領域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建立起醫藥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協調會商機制,對于集中帶量采購和掛網采購中涉及的知識產權糾紛問題,互通相關產品的知識產權信息。同時,國家醫療保障局完善企業關于知識產權自主承諾制度,做好糾紛化解引導工作,對于侵犯知識產權的產品不予參加集中采購和掛網銷售,針對規模大、社會關注度高的品種,開展重點分析研判,實事求是地排除知識產權風險,共同營造尊重創新、保護知識產權的良好社會氛圍。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主任蔡晨風表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為知識產權保護帶來了諸多挑戰,例如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可著作權性、人工智能訓練數據的使用邊界、平臺侵權責任承擔、人工智能生成信息是否符合商業秘密保護條件、人工智能使用過程的披露與商業秘密保護之間的平衡等,這些問題備受企業關注。此外,數據安全保護、數據收集使用、數據跨境傳輸相關制度也需要在人工智能時代作出回應和調整。鑒于世界各國正在加速構建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制度規則體系,企業迫切需要在不確定的環境中明確合規路徑與發展策略。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商事法律服務中心積極響應企業訴求,加強人工智能知識產權規則的研究和信息產品供給,開展針對性的風險防范、培訓和合規指導,全面提升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知識產權戰略意識和糾紛應對能力。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孟波介紹,北京市圍繞更好地激勵創新、更好地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更好地促進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聚焦國際科創中心建設和“兩區建設”等重點工作,不斷強化知識產權的全鏈條保護,激發創新活力。北京市主要從加強法治建設,促進改革舉措協同增效;健全保護體系,增強產權保護制度效能;創新工作舉措,強化涉外知識產權糾紛指導;探索數據試點,加強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等4個方面開展工作探索。對于下一步北京市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思路,他表示,要找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功能定位,更好融入中國式現代化大局;要牢牢把握數字時代特征,更好推進數字技術與知識產權保護融合發展;要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更好服務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
安徽省知識產權局一級巡視員程胤表示,安徽省強化統籌部署、健全保護體系、優化協同保護、深化體制改革,著力打造知識產權保護高地,為“三地一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支撐和保障。知識產權保護是一個系統工作,要做到系統集成、協同推動。安徽省健全“嚴保護”法規政策、構建“大保護”工作格局、優化“快保護”效率機制、塑造“同保護”社會環境,堅持系統觀念,全面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實施。安徽省將持續深化知識產權領域改革,以更大的力度,推進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加強涉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在構建“嚴、大、快、同”保護新格局上下功夫,為知識產權強國建設貢獻安徽力量。
上海市浦東新區區委常委、副區長徐徠表示,浦東新區作為改革開放前沿陣地,高度重視知識產權工作,不斷提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在制度創新方面,浦東新區充分發揮“立法試驗田”作用,頒布出臺了首部知識產權專項法規及4項管理措施。在全鏈條保護方面,浦東新區構建“多位一體”立體交叉保護制度,交叉保護權利人多項知識產權客體,實現“一張處罰決定書懲處多種侵權行為”的保護效果。在聚焦產業賦能方面,浦東新區促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知識產權激勵創新作用,推動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3大先導產業快速發展,精準服務科創板企業,進一步夯實科創高地“根基”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法律與知識產權部總經理朱靜認為,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大模型時代知識產權領域面臨新的挑戰:大模型訓練的知識產權和個人信息合規、大模型及人工智能產品的專利保護、大模型輸出內容的合規與保護、“人工智能+”賦能知識產權產業等。朱靜表示,在進行大模型訓練時,數據合規尤為重要,目前數據主要來源包括公開互聯網下載數據、企業內部自有數據、從第三方運營商處采購數據等。使用者需要確保訓練數據的合規,實現數據來源的追溯,明確所有用來訓練的數據具有準確的定位,以合規高質的訓練數據,筑牢大模型能力提升基礎。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法務部副總裁沈弘飛表示,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華為公司從早期主要圍繞客戶需求進行創新,發展至今形成圍繞科學技術和客戶需求"雙輪驅動"的創新模式,這是產業高質量發展對企業提出的要求。他表示,從制造業大國走向制造業強國,制造型企業升級成創新型企業,這是高質量發展對產業升級提出的新要求。創新型企業因為要付出長期和持續的研發投入,所以成本比利用現有技術制造和銷售產品的制造型企業高出許多。在這種情況下,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在產業內發揮至關重要的調節作用,通過對創新成果的合理保護,使得創新主體能夠享有法定期限內的排他使用權,創新主體不僅可以選擇自己去制造和銷售商品,也可以通過專利許可的方式許可他人進行商用,并收取專利技術的合理回報。知識產權能夠幫助產業維護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和創新環境,使得產業從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