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工業時代的到來,我國積極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雙碳”戰略不斷激發綠色科技創新,推動能源結構轉型,知識產權在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變革中將發揮重要的支撐作用。在9月20日上午舉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之“知識產權驅動‘雙碳’愿景下的產業發展與技術流動”專題論壇上,來自新能源相關領域的行業代表們,圍繞全球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知識產權策略等相關話題,進行了深入交流。濟南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 標準化產業學院副院長王悅主持該論壇。
蔚來全球知識產權負責人劉肖琛在演講中提到,今年第一季度,在新能源汽車助力下,中國已成為世界汽車出口量最多的國家。作為落實“雙碳”目標的重要主體,新能源汽車行業近年來擁有著很大的發展契機,也面臨著不可避免的知識產權碰撞,國際范圍內,NPE(非專利實施主體)訴訟增多是一個明顯特征。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壯大的同時,應當注意從整個商業體系來布局和管理知識產權,關注到智能化、網聯化、信息化等發展趨勢,從全產業鏈的角度分析和排查知識產權風險,從而守好擂臺,開拓市場。
松下電器株式會社中國東北亞公司知識產權中心所長原田政治建議,為實現“脫碳”社會的共同目標,可考慮采用新方法對無形資產的“流通”進行評價,例如加入碳排放量等考察指標,激發企業為綠色發展多做貢獻。他還介紹了松下集團在知識產權信息標引、“開放式創新”(智慧成果信息共享)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提倡通過“低碳專利無償開發相關聯盟”等方式促進“智慧共有化”,從而推動整個社會創造出單個企業無法實現的新價值。
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全球知識產權總監馬駿的演講中,同樣涉及“智力成果共享”的知識產權價值觀。馬駿表示,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不斷提高,光伏擴產項目多點開花,跨界企業紛紛涌現,創新迭代速度也變得越來越快。企業除自身持續加大創新研發力度之外,還應利用產學研結合、跨界企業技術合作、成立產業創新生態聯盟等方式,積極培育智慧能源的不斷創新。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企業應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國內外環境政策變化,客觀、理性且靈活地看待知識產權運作問題,以合作共贏的視角將知識產權這種無形財產予以合理共享,推動整個行業協同發展;面對各國政府陸續出臺的新能源行業支持政策,也應深入研究并進行有效鑒別,做好攻防兩方面的應對,促進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新能源企業應當同時追求能源與資源的平衡,以及能源與安全的平衡。”中創新航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部負責人吳迪在談及如何利用知識產權手段來鞏固行業領導地位、持續引領產業的發展方向時,如是說。吳迪認為,中國現已成為新能源專利布局的首選國家,技術路線多元、創新活躍度高是動力電池領域的顯著特點。企業可以專利許可或入股等方式,與上下游伙伴深度合作,形成多領域的集群合力,共同推動專利技術產業化;還可通過開放背景知識產權等手段,尋找長期伙伴共同進行技術開發,形成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的發展格局,既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也能讓綠色低碳的技術不斷發展,惠及全世界。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識產權與創新發展中心聶鵬就“我國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及應用”之主題,分享了團隊的研究成果。他從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背景和國內外政策環境談起,依次分析了我國風力、光伏、氫能發電以及生物質能、新興儲能五個產業鏈的技術現狀與發展優劣勢;同時指出,我國現已出臺了涵蓋清潔能源發展各階段的較為全面的政策,但涉及研發的政策工具中尚存在“重補貼、輕融資,重硬件、輕軟件,重貿易、輕研發”的情況;此外他介紹了研究團隊針對我國綠色能源發展所提出的有關財稅、人才、技術和國際融合等方面的建議。
在“雙碳”愿景下,我國龍頭企業如何做出表率,積極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帶動更多的中小企業參與能源結構轉型、助力國家和社會低碳發展?來自騰訊集團知識產權部的技術標準專家張亞軍圍繞上述問題介紹了三個系統性平臺,分別是“碳base”“碳中和開放技術聯盟”以及“碳尋計劃”。在“碳中和開放技術聯盟”中,來自各行業的10多家成員單位已貢獻出221件專利,共同打造了“碳中和創新技術專利池”,以特定的專利許可方式推動低碳相關技術更好的落地實施并且進一步發展迭代、反哺循環。同時,該聯盟期待針對碳中和的創新技術,推動制定相關的團體標準、行業標準甚至是國家標準,來促進綠色科技產業的整體進步,實現聯盟內行業自律,以及更好地承擔企業對低碳發展所應盡的社會責任。
浪潮電子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數據中心產品部副總經理李金波則關注了知識產權標準化和新技術研究方面的話題。他認為,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尤其是大模型的涌現,算力作為基礎支撐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力。面向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領域需求,持續通過技術創新構建和完善液冷產業發展,打造標準化的液冷核心產品,完備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將提供高質量的智算服務助力傳統行業轉型升級,賦能綠色產業可持續發展。
漢坤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張健表示,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有力牽引,新能源領域尤其是光伏產業實現了飛速發展,出口成績亮眼、海外布局進程加快,同時也存在貿易壁壘重重、出口管制和知識產權訴訟頻發等挑戰。張健認為,中國企業應當重視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做好政策動向監控,積極應對知識產權糾紛,攻守兼備,增強市場的控制力和主動權,全面、整體地進行合規風控,以高質量的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營,助力新能源企業更加合規、有效地發展壯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