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副總裁Chris Longman:中國專利法越來越體現出對創新價值的認可

時間:2025-09-26

作者:CIPAC

分享:

9月11日-12日,由知識產權出版社主辦的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北京舉辦。12日下午,高通公司副總裁兼法律顧問克里斯·朗曼(Chris Longman)出席年會分論壇“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全球規則與中國方案”并發表主題演講,從高通的實踐與經驗出發,分享了對創新者如何從中國知識產權生態系統受益這一話題的看法與思考。


朗曼在演講中介紹到,今年恰逢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也是高通與中國移動產業合作的30周年。他強調,高通的DNA是研發,無論是成立之初,還是今天,高通始終專注于基礎研發,高通每年將營收的約20%投入研發,研發投入累計已超過1000億美元。多年來,高通始終依靠全球知識產權體系來保護其創新成果。目前,高通在全球擁有超過16萬項授權專利和專利申請,高通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多年來始終穩居在華外企前列。


朗曼在演講中提到,高通公司發軔于無線通信領域,他還介紹了移動通信標準和產品的技術演進有三個關鍵階段——早期研究、標準制定、商業化。朗曼指出,在前兩個階段,即早期研究和標準制定階段,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回報卻充滿不確定性;在第三個階段,即商業化階段,通常是發明問世后多年,創新型公司可以通過標準必要專利許可來尋求投資回報。因此,充分尊重和保護專利權,是促成最佳技術標準以及由這些標準所推動的技術進步的最佳途徑。


朗曼提到,對于許多在標準制定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創新者來說,能夠通過許可那些對標準至關重要的高質量專利來獲得潛在回報,正是支持并激勵他們率先做出大量前期投入的重要考量。當創新者的發明有幸被標準組織采納,就能夠依靠專利的可執行性來獲得回報,如果沒有這樣的確定性,那么最初投入研發工作的商業依據便將不復存在。


“我認為中國的專利法正在越來越體現出對創新價值的認可。”朗曼還說到,中國領導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堅定決心,以及在促進創新和經濟轉型方面的長期戰略規劃,令他印象深刻。“高通和許多其他國內外企業,以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個人相關方,都受益于這些成果。高通持續擴大在華知識產權布局和投入。中國始終是保護高通發明價值的重要司法管轄區。”


當前,高通已經與眾多中國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關系。朗曼表示,高通致力于持續深化合作,助力他們在即將到來的6G和AI時代,在國內外市場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下為朗曼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朋友們,大家好。感謝本次活動的主辦方,讓我有機會就 “知識產權法治建設:全球規則與中國方案”這一重要議題,與大家分享高通的經驗與思考。


我是克里斯·朗曼(Chris Longman),現任高通公司副總裁和訴訟事務負責人,很榮幸能再次出席這一盛會并發言。于我而言,中國知識產權年會是一場慶典,旨在致敬廣大知識產權領域的同仁,他們年復一年地為加強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付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卓越成就。事實上,這已經是我第四次有幸出席年會。今年能來到這里,我格外高興,因為高通公司正在慶祝兩個重要的周年紀念日。


如果各位聽過我的同事錢堃在昨天的發言就會知道,今年恰逢高通公司成立40周年。1985年,幾位資歷豐富的創業者創立了高通。無論是成立之初,還是今天,高通始終專注于基礎研發,稍后我會做更多介紹。


今年也是高通與中國移動產業合作的30周年。正如錢堃在他的發言中所說,如今我們正攜手更廣泛的合作伙伴,共同把握“人工智能+”和5G/6G連接技術所帶來的機遇。


活動前我收到建議,今天可以就中外創新者如何從中國知識產權生態系統受益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看法。我很樂意做這樣的分享,而且我確實認為,高通的經歷與這個話題息息相關。


正如我剛才提到的,高通的DNA是研發,公司發軔于無線通信領域。就在上周,我聽創始人艾文·雅各布(Irwin Jacobs)博士談起,當初決定將公司命名為“高通”,意為“高質量通信”。他強調,公司的使命,不僅是將高質量注入最終的系統和產品,更要融入底層的基礎科學和發明當中。多年來,我們將對質量的重視延伸到了其他技術領域,包括Wi-Fi和藍牙等其他無線技術、多媒體編碼、計算,以及AI。


多年來,高通每年將營收的約20%投入研發,在相關技術領域研發投入累計已超過1,000億美元。這些投入支持了成千上萬工程師的工作,他們持續產出重要且實用的發明。多年來,高通始終依靠全球知識產權體系來保護其創新成果。目前,高通在全球擁有超過16萬項授權專利和專利申請,多年來高通的中國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量始終穩居在華外企前列。


高通因其專利許可項目而廣為人知。當然,高通也擁有許多其他產品業務,其中一些我的同事昨天已經提到過。然而,作為一名律師,我自然而然會更關注許可業務。 


每當談到SEP時,我總是希望先聚焦于底層標準,因為我認為這些標準在法律討論中往往被忽視。因此,讓我先簡單談談5G和6G這樣的技術是如何形成的,以及為何我們認為,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知識產權保護,這些技術就不會存在。


正如現在很多人已經意識到的那樣,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技術標準環繞的世界里,盡管在日常生活中,這些標準往往很少被人們注意到。有些標準很簡單,比如規定在道路哪一側通行,或燈泡螺口與燈座的匹配規格。不過當然也有更為有趣的標準,例如那些使無線通信爆炸式發展成為可能的標準,對此高通尤為關注。


正如我所說,數十年來,高通始終致力于無線通信技術的研發——從2G到5G,再到如今的6G。我們可以看到,移動通信標準和產品的技術演進有三個關鍵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基礎性系統級技術的研究。這通常發生在標準制定和實施之前多年,而這正是高通作為一家以發明為核心的公司所擅長的領域。基礎研究可以是“天馬行空”的開放式研究,但有時也會遇到“死胡同”,但這也是真正實現突破——也就是技術飛躍——最可能發生的階段。這一階段毫無疑問會產出大量的發明成果,而要做好這項工作,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研究。這一階段蘊含著巨大風險,因為無法保證研發產出的發明創造最終會被市場接受,進而產生收益。


第二個階段,標準制定——也就是那些詳細的技術規范,它們使網絡和數十億終端以無線方式交互,并在全球以驚人速度與可靠性進行數據傳輸。目前,全球移動技術標準由世界各地的公司和機構共同制定,他們為此投入多年時間,以開發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的技術解決方案。實際上,標準制定過程始于對下一代技術的明確需求。這些需求通常十分宏大,例如在數據傳輸速率、時延、可靠性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而且,至關重要的是,這些需求提出時往往是在產品問世之前多年,因而通常情況下,并不是所有滿足目標所必須的技術發明都已出現。因此,一些標準制定的參與方們會返回各自的實驗室、辦公室和會議室,努力探索并提出能夠滿足這些需求的創新方案。


這是另一個推動發明的階段。就像我剛提到的早期研發階段一樣,那些選擇接受挑戰、鉆研真正創新方案的公司必須投入資金卻又無法確定是否有回報,因為無法保證他們的解決方案一定會被納入標準。畢竟,移動通信領域的標準制定,是為工程難題選擇最優技術解決方案 ,并非每項發明或技術提案都能被采納。


最終,經過多年努力和數百萬工時的工作,新一代移動標準得以發布。這時,我們可以進入第三個階段:商業化。產品公司 ——其中一些可能是標準制定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許多則不是——可以按照公開的標準,制造和銷售在全球可互操作的產品。在這個階段——通常是發明問世后多年——創新型公司可以通過標準必要專利許可來尋求投資回報。


最后,我們來談談專利在標準中的作用。推動標準發展的核心動力,正是創新——也就是為解決復雜難題而不斷創造新方案的動力。


正如我開頭所說,我認為中國的專利法正在越來越體現出對創新價值的認可。我認為,充分尊重和保護,是促成最佳技術標準以及由這些標準所推動的技術進步的最佳途徑。


對于許多在標準制定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創新者來說,能夠通過許可那些對標準至關重要的高質量專利來獲得潛在回報,正是支持并激勵他們率先做出大量前期投入的重要考量。當創新者的發明有幸被標準組織采納,就能夠依靠專利的可執行性來獲得回報,如果沒有這樣的確定性,那么最初投入研發工作的商業依據便將不復存在。


因此,如果我們希望能夠為標準化技術領域,吸引到最優秀的創新者和最具價值的想法,從而構建一個更加美好、緊密互聯的世界——我相信這也是大家共同的愿景——那么,對強有力的專利權的支持便至關重要。


在高通工作的這些年,我始終關注中國出臺的各項重要政策和改革舉措,中國領導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堅定決心,以及在促進創新和經濟轉型方面的長期戰略規劃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高通和許多其他國內外企業,以及知識產權領域的個人相關方,都受益于這些成果。高通持續擴大在華知識產權布局和投入。中國始終是保護高通發明價值的重要司法管轄區。


令高通感到自豪的是,我們已經與眾多中國合作伙伴建立了深厚的關系。我們致力于持續深化合作,助力他們在即將到來的6G和AI時代,在國內外市場都取得更大的成功。


再次感謝今天有機會與各位交流。祝本次會議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