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標志文化傳播與現代價值融合

時間:2024-09-27

作者:CIPAC

分享:

地理標志對于促進區域特色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框架下,地理標志合作已成為深化經濟交流與合作的關鍵環節,對于推動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與文化交流具有重大意義。9月14日上午,第十三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期間,“地理標志文化傳播與現代價值融合”專題論壇舉辦,為共話中國地理標志事業發展提供了交流平臺。


國家知識產權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文輝出席論壇并講話。胡文輝指出,保護好、發展好地理標志,對于提高特色產品市場競爭力、密切優勢產品國際貿易、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等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地理標志保護工作。截至2024年8月底,已累計認定地理標志保護產品2523個,以地理標志作為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7385件,中國地理標志認定注冊質升量穩,穩居世界前列。中國地理標志發展活力不斷提質飛躍,地理標志專用標志使用市場主體超3.1萬家,直接產值超9000億元,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貢獻重要力量。中國高度重視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積極推動地理標志領域制度型開放。在習近平主席的親自見證下,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中法地理標志合作議定書成功簽署。通過單獨申請、互認試點和協定互保等模式,累計推動110個中國地理標志在國外獲得保護,142個來自法國、英國、美國、墨西哥、歐盟等國家地區的產品在華獲得地理標志保護,同時我們也在推動協定第二批350個中歐地理標志產品清單落地生效。自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積極探索構建地理標志領域多雙邊合作平臺。地理標志工作關系國際經貿往來、關系中外文化交流、關系民族品牌建設,是人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和支持。讓我們立足現實,著眼未來,攜手同行,在推動地理標志工作向著高水平保護、高標準管理、高質量發展的方向不斷邁進。


各地在地理標志文化傳播方面有哪些新的新實踐?如何乘勢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推進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去”?如何加強地理標志保護,護航高質量發展?論壇上,多位來自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和高校的專家學者就這些話題一一進行了深入解析。


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超主持該論壇。劉超表示,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偉大征程中,地理標志作為連接地方特色與全球市場的橋梁,承載著傳承文化、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使命。本屆論壇旨在向全球展示地理標志保護、傳承與創新發展的國際典范與多元實踐。他呼吁大家積極分享世界各地在地理標志保護方面的成功經驗,探討地理標志文化如何跨越國界傳播,并融入現代社會的價值體系中,促進全球范圍內地理標志產品的可持續發展和市場的繁榮。通過這樣的交流與合作,社會各界共同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包容、互信和共贏的地理標志保護與發展國際環境。希望各界以地標為紐帶,連接城鄉,激活鄉村經濟活力;以文化為靈魂,傳承創新,講述鄉村故事;以科技為動力,創新驅動,引領地標產業升級,共同書寫“鄉村振興、地標富農”的輝煌篇章。


主旨演講環節,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保護司司長郭雯首先介紹了中國地理標志工作的最新發展情況。她指出,新時代,中國政府把知識產權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有關部門積極推進地理標志統一制度建設,統一專用標志使用,統一保護監管,統一對外合作。中國地理標志保護和管理的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的進展,2020年以來,地理標志直接年產值實現四連增,2023年達9610.75億元;與此同時,中國高質量實施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高標準建設了123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以尊重歷史、關照現實、參照國際為原則,加快建立新型地理標志保護監管體系,推動中國地理標志產品“走出去”。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里斯本注冊部司長亞歷珊德拉·格拉齊奧利圍繞國際地理標志保護制度發展進行了分享。她指出,有了地理標志,產品質量就有了保證,而且也會有相應的嚴格監管來確保產品的質量及透明度。里斯本體系以經濟、便捷、高效的方式為地理標志提供國際注冊和保護。里斯本體系的保護是非常便捷的,制度的基礎是原產地締約方的事先國內保護。在滿足了這個申請條件后,生產商可以通過主管部門將申請遞送給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同時,有一個非常方便使用的線上平臺來幫助進行地理標志申請及管理,所有里斯本制度成員都可以使用線上系統,并且也會為相關主管部門提供培訓課程,告知使用方法。目前,香檳、突尼斯無花果已在里斯本體系下獲得了很好的保護成效??梢哉f,在地理標志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有相關的體系來幫助大家進行申請,可以成為大家的合作伙伴,期待來自各個國家的生產者都可以獲益于里斯本體系。


格魯吉亞國家知識產權中心主席索索·喬爾加澤介紹了格魯吉亞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特色產品。他指出,產品的歷史往往反映出一個民族的歷史。格魯吉亞有非常豐富的文化歷史特色,盛產葡萄和小麥。2023年9月,格魯吉亞通過了符合歐盟標準的貨物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法,在這個新法律當中,國家預期要達到的目的包括建立有效的控制系統,發揮產品生產企業、協會和國家機構的作用,設立國家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申請審查委員會,完善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保護機制。2024年,格魯吉亞國家知識產權中心以格魯吉亞語和英語出版了《格魯吉亞原產地名稱和地理標志》,該書對64種注冊產品進行了深入分析,突出了它的獨特性以及對國家發展的貢獻。此外,格魯吉亞電視臺還定期播放關于地理標志的專題報道,并且舉辦各種面向農民和企業家的信息交流會。目前,130個潛在的地理標志被納入保護工作的重點,格魯吉亞國家知識產權中心正在逐步其推動獲得保護。


越南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陳黎紅圍繞越南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特色產品展開介紹。他表示,從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來看,越南十分重視與國際體系接軌,加入了國際條約,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為地理標志提供一個良好的保護環境。在越南,地理標志申請過程包括申請形式審查、公布實質審查和保護。除此之外,地理標志的管理機構還包括省的人民委員會,以及集體協會。有時候,地理標志的持有權也可以被分配給相關的本地政府機構。農業產品對于越南經濟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標志的保護可以更好地幫助保護國家的特色產品,推廣國家傳統文化以及相關產品的生產工藝和流程。在獲得地理標志保護之后,產品的聲譽通常可以得到提升,更加受到消費者的青睞。截至2024年6月15日,越南已經保護了139個地理標志產品,其中包括128個越南的地理標志產品,以及11個國外地理標志產品。


廣西壯族自治區知識產權局一級巡視員李昌華分享了廣西特色地理標志產品及保護發展經驗。他介紹,廣西有12個地理標志納入中歐地理標志保護與合作協定互認互保名錄,有百色芒果、柳州螺螄粉、六堡茶等6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廣西主要通過頂層設計、監管保護、品牌打造等組合拳,實現地理標志文化傳播與現代價值的融合。例如,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實施“地理標志品牌+專項計劃”,推動地理標志與互聯網、電子商務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目前,廣西地理標志全產業鏈產值20億元以上的有18個,100億元以上的有6個。與此同時,廣西發揮地理標志“強企領軍”效應,推行“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地理標志+農戶基地”等發展模式,加快產業集群發展;實施“千企百城,商標品牌價值提升大行動”,推動區域品牌和企業品牌價值提升,將地理標志納入廣西“桂字號”區域公共品牌體系。李昌華表示,真誠希望大家多來廣西傳經送寶,細品廣西的好山好水好物,零距離感受“桂有優品”的地理標志品牌魅力和澎湃活力。


泰國商務部知識產權司高級專家普蒂帕特·吉魯沙納介紹了泰國地理標志保護制度及特色產品。泰國的地理標志保護,總體來說可以總結為兩點:第一是以法律保護地理標志,確保不會出現地理標志濫用造成誤導的情況。比如,在申請過程中,地理標志是產自特定地域的,其他產品可能會在類似的區域進行生產,但是不可以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使用地理標志。此外,還會確保消費者不會在選購地理標志產品時在產品質量、產品特征等方面受到誤導。地理標志的保護對于農業、手工業、工業都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標志的保護是保護產品生產的專業知識,以及生產方所做出的艱辛努力。泰國和其他國家一樣,希望可以確保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也希望為地理標志產品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創意。在未來,仍然面臨著很多的挑戰,尤其是在質量管控方面,以及如何避免地理標志濫用。吉魯沙納還提到,對于地理標志真正的保護,不應僅僅局限于法律層面,還應當加強對這些產品生產商的支持。


隨后的主題演講階段由山東大學法學院教授王笑冰主持。 

廣東省地理標志協會秘書長陳勁松帶來廣東地理標志協會經驗分享,重點介紹了在地理標志文化傳播方面的新實踐。他表示,廣東省地理標志協會成立兩年來,從利用地理標志展會展示地理標志文化、開展地理標志驛站研究和試點建設、探索舉辦地理標志評選活動、開展系列地理標志現象推介活動四方面,在地理標志文化傳播上做出了基礎性的經驗探索。其中包括,組織策劃了首屆地理標志廣貨手信節,以及廣東產品質量行之清遠站和茂名站等省級地理標志展會;收集各地市的地理標志產品、歷史文化內容制作大型的展板,在展會現場舉辦廣東地理標志產品文化展;遴選了一些自身條件比較優越,有自己的工業旅游板塊的地理標志生產企業,共建兩個地理標志驛站等。未來,協會將繼續發揮省級社會團體的作用,為連接政府和企業做好“橋梁”,充分利用廣東突出的進出口貿易優勢和粵港澳大灣區區位優勢,在地理標志發展上進行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法國香檳協會中國代表王蔚圍繞“香檳——一個受保護的名稱”作了主題演講。王蔚介紹,協會對全球范圍內的假冒香檳行為是零容忍的,為了更好保護香檳這一地理標志,協會每年都會為打假機關進行培訓,通過提供工具、信息來增強其對假香檳酒的辨別能力。與此同時,協會對香檳名稱的保護不僅停留在酒產品上面,還擴展到其他產品,例如香煙、香水、化妝品、香波等,只要有仿冒的可能性就堅決打擊。協會在各國進行商標注冊申請監測,如果出現跟香檳近似的情況會提出異議。2023年,協會在68個電商平臺上監測到45438個廣告,并對5514個有問題的廣告進行了處理。

淘天集團公共事務總監賈婭玲分享了“數耕興農”助力產地帶地標品牌繁榮的實踐經驗。她介紹,2023年,淘寶天貓單獨成立了國內商業數字板塊——淘天集團。通過業務升級,淘天集團現在開發出淘工廠和淘農場,依托于半托管模式深耕于產業帶,并孵化出“數耕興農”的項目。在做農業產業帶和地理標志產品的時候,大部分的農業產業帶地區在產業鏈、品牌打造、數字化人才方面都有著不同程度的難點和困難。因此,在產業鏈條方面,淘天集團通過農業產業化以及數字電商向前端和末端不斷拓展。例如,種植戶可能會向后端做一些經營和深加工,經營和銷售群體可能會往上延伸做一些生產技術和工藝技術的改進,實現在農業產業鏈條上的進一步延長。除了種植好、包裝好前端產品,銷售端需要電商化人才的輔助。為此,淘天集團聯絡了一些電商協會幫助合作農戶做電商運營;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的相關專家教授一起前往產業帶去調研,從宏觀層面規劃未來發展。

非遺蘇繡傳承人張雪圍繞蘇繡進行了分享。他介紹,蘇繡的歷史有2000多年,是中國四大名繡之首。蘇繡傳統的應用領域就像電視劇中看到的那樣有清代女性服飾、床被等,在當下基本沒有使用場景。因此,探索蘇繡如何在當代貼近人民生活是創新發展這一技藝的應有之義。他指出,通過嘗試蘇繡新題材、改變蘇繡以往材質,已有一系列更現代的產品,把傳統蘇繡用一種更新的面貌去呈現。如今,蘇繡耳環、蘇繡車掛、蘇繡胸針、蘇繡發帶等產品獲得消費者青睞。與此同時,蘇繡還實現了跨界合作,例如與游戲公司跨界聯手,將定制的團扇做成游戲中的道具。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蘇繡作品的新型框架、立體裝裱方式獲得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一些圖樣紋飾進行了版權登記,這些舉措將護航蘇繡走得更遠。張雪指出,作為從事蘇繡的手藝人,他在看到當下蘇繡面臨的困境的同時,也對蘇繡的未來充滿信心,希望經由自己的努力,把蘇繡跟現代生活更好結合起來,讓更多人了解蘇繡、愛上蘇繡。

景德鎮富玉青花玲瓏陶瓷有限公司董事長呂雅婷圍繞地理標志“景德鎮瓷器”進行了介紹。她表示,景德鎮有近2000名景德鎮瓷器非遺傳承人,在非遺傳承人的共同努力下,景德鎮陶瓷的制瓷技藝得到了非常好的保護與傳承,同時也讓更多的人欣賞和看見。這背后離不開在傳承古老制瓷技藝的同時不斷推陳出新,例如在瓷器的原材料和器形上面出新出彩,或者是在圖案上做出多元化嘗試,并運用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玲瓏瓷是景德鎮四大傳統名瓷之一,屬于是一項“破壞性”生產工藝,即在一個完整的坯體上進行漏雕,再用一個特殊的材料將這些漏雕的孔填滿,經過1300度的高溫燒制,最終成為景德鎮的玲瓏瓷。主攻這一研究方向的呂雅婷介紹,玲瓏瓷杯體溫潤如玉,裝飾性更強,打開手機的手電筒對著杯體照射,會發現它非常晶瑩透亮,在光下輕如翡翠。千年窯火離不開匠心傳承,呂雅婷表示,未來會繼續努力,為技藝傳承與發揚貢獻自己的力量,讓古老的技藝熠熠生輝,努力將千年瓷都這張靚麗的名片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