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論壇11“生物醫藥創新與國際化戰略的協同發展”

時間:2023-10-23

作者:CIPAC

分享:

  生物醫藥關乎人類健康,是推動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隨著我國制藥產業的發展以及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知識產權相關政策的支持,制藥產業迎來了新藍海。

  9月20日下午,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之“生物醫藥創新與國際化戰略的協同發展”專題論壇召開。論壇上,來自政府部門、企業、研究機構、律師事務所等單位代表聚焦“創新”與“合作”兩個關鍵詞,圍繞生物醫藥產業全球化知識產權布局策略、新藥研發全階段的知識產權保護、交易投資中的風險防范與推動產業創新協同發展相關話題進行深入探討。業界人士認為,中國仿制藥的大幕正徐徐落下,原研藥的大幕緩緩拉開。沈陽藥科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袁紅梅主持該論壇。

  “織密專利保護網可以護航企業的高質量發展?!睆V州白云山醫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藥總廠法律事務與審計部部長王瑋在發言中指出,目前,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專利申請數量已位于世界前列,成為知識產權大國,要想打造知識產權強國,離不開專利這把推手。對于藥企來講,原研藥與仿制藥的區別在于,仿制藥要證明與原研藥的藥品質量、療效一致,而原研藥則要證明與現有技術的不一致,而這“不一致”則為創新。創新藥在進行專利布局時要做好“三個好”——用好優先權申請、選好專利申請途徑、做好專利布局,其次要關注專利的“黑箱期”。王瑋建議,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孕育高價值專利,構建完備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禮來公司助理副總裁、亞太地區知識產權負責人何小萍在發言中表示,知識產權保護決定了創新藥的生命周期。圍繞創新藥研發全階段的知識產權保護,聚焦生物醫藥產業具有特色的專利期補償制度、藥品實驗數據保護制度與專利鏈接制度,介紹了不同國家的特色醫藥知識產權的保護制度。她表示,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已與世界主流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接軌,伴隨著我國保護制度的日趨完善,我國藥品領域將進入世界知識產權制度保護中的最高規格。

  綠葉制藥集團知識產權部副總裁孫麗芳在發言中表示,創新藥的生產鏈條中,每一個環節均涉及知識產權問題。因此,藥品全生命周期的知識產權管理尤為必要,既需要對知識產權管理的宏觀把控,也需要對每個具體環節的精準識別。以綠葉制藥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為例,其圍繞專利、商標、域名、著作權、技術秘密、合同審核展開。“上醫治未病?!睂O麗芳表示,一款藥品從立項前到上市銷售的全流程中都需關注專利預警、專利應對策略與專利布局,規避風險。

  上海君實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總監陳麗君聚焦生物醫藥許可交易中的IP風險管理發言,介紹生物醫藥交易許可類型分別為許可、轉讓及合作開發;圍繞生物醫藥交易具體流程的知識產權問題,陳麗君認為,可重點關注共有專利訴權、實施及收益分配、專利不挑戰題條款等內容。

  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戰略管理中心總經理高義圍繞外部合作中的知識產權風險與管控發表觀點,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多數企業利用自研和引進/合作項目結合的方式開發新藥,部分企業以引進/合作結合引進/合作項目為主導。因此,要注重防范管控外部合作的知識產權風險,管控方案要做到盡職調查、合同約定、團隊配合。以委托研發(設計)、合作研發等為例,可能會涉及知識產權的權屬與維護、知識產權的實施、利益切分等問題,因此要分清業務合作的邏輯,在團隊配合方面盡量做到目標一致性原則。

  在題為“從對外授權的角度談新藥研發的全球專利布局”的發言中,長三角科技要素交易中心首席知識產權官王旭紅表示,生物醫藥企業在授權許可引進全流程中都要重視知識產權,其得到的不僅為具體的某項產品,而是一項可以排他的資產。如何進行專利的地域布局尤為重要,在生物醫藥行業創新的市場競爭中,企業應當盡可能完成好最基礎的立項工作。企業的BD和IP部門應攜手應對挑戰,共同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促成企業的合作交易,實現醫藥行業智力成果的價值。

  如何在全球生物創新公司中,通過知識產權實現創新價值最大化?諾維信中國專利律師衛強認為,企業要想從知識產權中實現價值,有合適的知識產權戰略成功的關鍵,此外,合作和許可作為知識產權戰略的一部分在支持整體業務的價值鏈中發揮著關鍵作用。由于生物技術研發具有不確定性,對于生物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預見性差、專利保護范圍小,成為生物醫藥創新公司在中國面臨的挑戰。他建議,在評估生物領域的權利要求是否得到說明書的支持時,適當提高中國本領域技術人員的技術水平,綜合考慮預見性差的問題,給予生物專利合理的專利保護,進一步促進中國的生物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