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許可作為轉化運用的手段之一,在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技術供給和產業發展互動演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何利用專利許可制度減少爭端,盡快實現專利技術的產業化應用?9月14日,第十三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舉辦以“專利許可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論壇。論壇上,與會專家圍繞專利運營中的熱點話題各抒己見,為觀眾提供了一場內容豐富的知識產權盛會。論壇由暨南大學知識產權研究院副院長仲春主持。
中汽信息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研究室主任王亮亮圍繞汽車行業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現狀、爭議焦點等問題進行了主題演講。他建議,汽車標準必要專利許可要堅持利益平衡原則,既要保證專利權人的創新投入可以獲得合理的回報,又要使得許可費維持在合理范圍內,保證技術標準能夠廣泛普及和應用,以促進汽車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還應考慮社會公眾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產業鏈任一環節均有資格獲得專利許可,任何善意的專利實施者都有獲得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的權利,而且應避免重復收費的問題。另外,當面向汽車產品的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模式與汽車行業現行的許可模式和商業慣例存在差異或分歧時,宜充分尊重和考慮雙方行業的行業特點和商業慣例,以積極和善意的方式進行談判協商,尋求雙方都可接受的許可模式。
圍繞可持續知識產權生態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等問題,小米集團知識產權戰略部知識產權許可高級總監魏娜表示,結合小米集團自身關于知識產權的實踐經驗來看,重視培養積累各種核心專利十分關鍵。小米集團堅持技術為本,體現在研發投入上,2023年小米集團研發投入已經達到191億元人民幣,是2017年的6倍,2024年,小米集團的研發投入進一步增大,超過240億元人民幣。持續增加的研發投入不僅為小米集團帶來了很多大家熟知的創新產品,也由此產生了大量高質量專利,截至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集團擁有超過4萬項全球授權專利,在標準化和標準必要專利方面取得顯著成就,比如小米集團位列5G標準必要專利全球排名第10位,同時積極參與到全球超過140項的標準項目當中。小米集團通過不懈的努力,現在已經擁有了非常可觀且價值巨大的專利組合。
OPPO知識產權總監、IPR策略負責人余媛芳從產業多元化、技術集成化、專利碎片化和政策多樣化四個視角展示了企業所面臨的復雜的知識產權挑戰。她主張要以變應變,以知識產權長期主義助力多元化生態建設。行業聯盟、專利池等要積極搭建溝通交流的平臺,吸收多元化的意見建議;標準組織要保持中立性,聚焦技術標準;立法、司法、行政機關需要明晰規則,引導各方善意談判,維持各方法律工具的均衡,勸和促談、定分止爭。只要大家都堅守長期主義,各司其職又開放合作,尊重知識產權,堅持善意談判,支付合理許可費,秉持開放協作合作共贏的態度,必然會實現共贏多贏,從而促進產業生態健康發展。
愛立信公司知識產權訴訟總監石俊表示,愛立信公司擁有行業領先的專利組合,強大的專利組合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來自內部各方面長期的通力配合,以及對于專利質量近乎苛刻的管理和控制,精心打造出來的。他分享了關于如何公允地評價專利組合價值、5G專利報告面臨的質量挑戰、FRAND訴訟中使用的專利報告質量等問題的思考,并主張高質量專利組合應得到應有回報。先進的技術一定是要求高質量的專利保護,而高質量的專利也必然要求得到一定的回報,得到公允回報的創新主體,才能更有動力去促進先進技術的發展,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知識產權與產業融合、權利人與實施人共同發展的循環系統。
寶潔公司知識產權部資深法律顧問劉媛分享了專利律師是如何幫助研發團隊對發明創造進行全方位保護的。她表示,首先是專利類型的選擇,不同類型專利的保護范圍和各自的優勢不盡相同,要根據企業自身需要選擇合適的專利類型對發明創造進行保護。在資源配置方面,因為專利律師要同時支持多個品類的研發創新,所以需要有效地分配時間和精力。另外還包括語言的選擇,專利律師需要根據企業業務的不同需求,在專利申請的國家或地區以及語言的使用上進行合理選擇。
TCL實業控股有限公司知識產權經理蔣忠凡介紹,在專利保護激勵標準化大大降低了創新者對于標準推廣門檻的作用下,全球越來越多的創新者為標準制定貢獻智慧,越來越多的人擁有了創新者和實施者的雙重身份,創造了一系列具有劃時代意義和廣泛應用度的標準技術,但對于實施人而言,標準技術的市場價值實現的不確定性,以及有利于創新者的信息不對稱,大大增加了專利實施的成本。他認為,這是目前標準必要專利許可糾紛頻發的核心原因,因此尋求標準必要專利共識的框架和方法論,平衡創新者和實施者的地位,成為全球標準必要專利解決活動的重要目標。唯有合理地平衡創新者激勵、產業生態鏈健康發展、消費者福祉,才能構建起可持續專利許可生態,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研究發展部副主任程序圍繞數據分析專利許可,并從專利許可的角度去看產業融合的數字化、數智化和數治化。他表示,從數字化數據分析角度來看,獨占許可數量占所有許可類型總數超過50%,普通許可占比超過40%,包括排他許可、分許可、交叉許可在內的其他許可類型占比較少。從數智化角度而言,主要是人工智能為專利供需對接提供選擇。數治化則是指數據要素融合思路下的創新資源配置,專利數據平臺能夠幫助創新主體尋找行業發展的優勢及短板,管理部門可以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進行資源的合理配置。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建綱分享了關于標準必要專利維權的實踐經驗和相關思考。他表示,在標準必要專利糾紛審理過程中首先要判斷專利是否屬于標準必要專利。如果是標準必要專利,有證據證明被訴侵權產品符合標準必要專利所對應標準的,可推定被訴侵權產品落入標準必要專利權利保護范圍。而此時被控侵權人,需要提供不侵權舉證,否則就應推定侵權成立。在這個過程當中,還要重點考慮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過錯,進而據此決定是否頒發禁令。張建綱還結合了數個實踐案例具體分析了標準必要專利糾紛處理的具體方式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