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全球政治經貿格局巨變,我國經濟發展進入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知識產權作為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要素,其轉化運用的深度與廣度,直接關系到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的融合成效,更影響著產業協同發展新生態的構建進程。
9月12日,在第十四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上,由上海大學特聘教授、中國知識產權報社原黨委書記陳燕主持,與會嘉賓以前瞻的視野、多維的視角,圍繞“深化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構建產業協同發展新生態”這一重要議題展開探討。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司長王培章表示,202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在實施中,我國加大政策激勵力度,將更多收益賦予研發團隊,解決“不愿轉”問題;完善盡職免責和容錯機制,解決“不敢轉”問題;通過市場化機構和公共服務機構的協同聯動推動轉化,解決“不會轉”問題;建立申請前評估制度,提高專利申請質量,解決“不能轉”問題;完善服務體系,解決“不便轉”問題。下一步,將繼續縱深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固化經驗,形成長效機制,打造專利轉化運用生態圈,讓更多專利快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浙江省知識產權局運用促進處處長林敏表示,專利轉化的核心是以專利牽動知識體系整體專利轉化以及資源體系的系統整合。為此,浙江通過打造專利導航服務基地、承建國家人工智能促進專利轉化運用試點、開展知識產權金融綜合生態建設、實施專利產業化促進中小企業成長“金種子”計劃、建立開放創新體系和開源體系等工作推進專利轉化運用。希望知識產權從業者以及企業、服務機構共同努力,以專利推進產業創新生態的構建和擴大。 北京銀行總行科技金融部總經理王曉寧表示,金融在知識產權轉化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應更加積極地支持知識產權的創新與轉化,尤其是推動其轉變為市場認可的實際生產力。作為國內率先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的銀行之一,北京銀行持續深化在知識產權融資領域的實踐與探索,從戰略布局、專營架構、生態共建和產品創新等多個維度,全面提升服務知識產權企業的能力。此外,北京銀行還圍繞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構建了知識產權價值評估體系,并持續推進產品創新,陸續推出了“智權貸”“科創e貸”“領航e貸”“研發貸”等一系列知識產權特色融資產品,有力支持企業知識產權的轉化與應用。
北京大學科技開發部副部長王阿樂表示,知識產權是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核心基石,作為國家首批知識產權示范高校,北京大學近年來在知識產權管理制度體系完善、信息化建設、人才隊伍構建以及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等方面積極探索實踐,取得顯著成效。此外,學校還通過建立校企聯合研發平臺、與地方共建新型研發機構并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基金、培育孵化技術入股企業等形式,聚焦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探索建立北大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長效生態,推動創新成果加速轉化為創新動能,積極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三峽集團碳中和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總監蔡偉杰表示,2020年8月,國家知識產權局支持三峽集團建設運行碳中和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運營中心建立產業鏈知識產權協同機制,建立聯盟也是匯聚各方力量;推動創新與產業的融合,助力海上風電產業強鏈增效;盤活產業存量專利,促進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強化專利與標準協同,支撐產業提升競爭新優勢;集聚創新資源,打造產業知識產權成果轉化平臺,積極打造綠色低碳產業協同創新生態。
伯明翰大學中西部健康科技創新加速器伙伴關系負責人德里克·西爾表示,伯明翰大學創新研究人員以及公司可以為全球提供健康技術實用解決方案,為由此產生的知識產權進行相應的服務支持,推動醫療保健的進步。伯明翰大學創新加速器伙伴關系的使命就是可以促進創新的采用,從而為大學的知識產權設施以及專業的知識創造社會、財務等方面的影響。目前這些工作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希望下一步有更多的合作機遇。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合伙人李慧表示,企業出海既是企業應對短期沖擊的策略,更是企業全球化布局大勢所趨。在全球化市場競爭當中,知識產權是涉及企業生死存亡的關鍵工作事項。這其中,業內應深入思考知識產權運營價值鏈的實現。作為服務機構,應做到幫助企業進行知識產權精準布局,包括前期技術調研、整體規劃和最終落實。通過專利精準布局及后續準確捕捉運營對象等,企業會在其中擁有獲得更多機遇。
科睿唯安知識產權事業部亞太區解決方案顧問總監王琦表示,當前,企業在全球化發展中,應考慮如何從單獨的知識產權對抗到防御性協作,甚至擴展成開放式創新,這需要運用戰略性思維進行知識產權海外布局。希望企業用科學有效的方法做好海外專利布局,在打好這一基礎之上,根據自己的運營模式以及發展戰略選擇如何用更好更靈活的運營方式實現價值躍遷,保障海外運營。
